罗师傅新政与以工代赈
2020-05-10 15:52:00
  • 0
  • 0
  • 1


罗斯福新政与以工代赈

经济学理论上,罗斯福新政是凯恩斯主义的滥觞。严重危机中,大量失业以及企业倒闭。往常的国民收入转化的需求消失,而企业对设备和原材料中间材料零部件的需求也没了。总而言之,有效需求严重不足。国民需求与企业需求难以提振经济时,国家强力干预,通过扩大赤字对公共工程等加大投资进行反周期操作,以多启用下岗失业人员,让嗷嗷待哺的人口有饭吃而熬过最艰难的年头。这就是凯恩斯主义。虽说多年来凯恩斯主义让不少政府赤字累累,到21世纪的现在很不吃香了。但是临到大灾难,货币政策放水,财政摊子滥铺还不是照样。花旗国傲来国都一样。

 
罗斯福新政在美国正是是凯恩斯主义的第一次大规模运用。记得1997年3月美国时任副总统戈尔访华时,提到中国当时的信息高速公路说法。他说,美国的高速公路网,是他父亲老戈尔提出《州际高速公路法案》并得到国会批准而由罗斯福总统实施的。一老一少,少的提出了信息高速公路的说法。很有意思。

罗师傅(调侃罗斯福,而且吧,用辽宁森阳一带口音说,罗斯福就是罗师傅)新政覆盖的面很广,我主要谈以工代赈解决失业的事。

说起以工代赈,古来今往中国灾荒不断,自古就有的以工代赈办法,至今政府还采用。

所谓赈,即赈灾的之意。以工代赈,就是在民众遭遇灾荒时,通过公共工程的方式来雇佣失业者受灾者,让其用工作换取劳务报酬而替代直接拨付救济款的方式。同样开支,救济款拨付下去只是维持了灾民失业者的生活;而以工代赈则一箭双雕:维持灾民失业者的生活,还获得了公共工程以及对以后社会经济发展的投入。或者说,救济与就业两个目标同时达到。

我国各级扶贫办乃至于各级政府,对于以工代赈并不陌生,长期以来,在我国以工代赈是一项农村扶贫政策。国家安排以工代赈投入建设农村小型基础设施工程,贫困农民参加以工代赈工程建设,获得劳务报酬而获得或增加收入。 而现在新官肺炎导致的全国和世界经济危机中,我国失业人数剧增。看来以工代赈不仅在农村需要,在城市也需要啦。

因而看看罗师傅新政中的以工代赈做法,不无参考价值。

1930年代,美国机械化程度还不算高,看当时的照片和文献就知道,还需要用不少人力。而这正是罗斯福总统以工代赈的目的所在。失业而闲置的劳动力,不利用而闲着也得发救济金。在普遍失业的情况下,比救济金高一些的薪酬,足以满足一家老小的温饱,就能大量使用劳工来完成大型公共工程。而且不少民众白吃救济心理难接受,但是以自己的工作去换全家的温饱,也能满足自尊心的需要。

看到资料,罗师傅新政期间,全美国设有名目繁多的工赈机关,大致可分为两大系统:

大型工程计划为主的公共工程署(拨额40 多亿美元) 民用工程署(投资近10 亿)。

后者在美国兴建18万个小型工程项目,包括校舍、桥梁、堤坎、下水道系统及邮局和行政机关等公共建筑物, 先后吸引400 万人工作,为广大非熟练失业工人找到了用武之地。

而华盛顿州哥伦比亚河上的大古力Grand Coulee水电站,高速公路网以及田纳西河流域的治理TVA,是在那个时期完成的。TVA造福于后代免受田纳西河春季大泛滥的灾祸。初步形成的洲际高速公路网,不仅用了大量人力而帮他们度过艰难岁月,也给美国运输物流降低了成本,更为汽车工业战后加快生产提供了舞台。植树护林计划,也用了不少的人,开辟了740 多万英亩国有林区,也增加了不少国家公园。

美国罗师傅新政的以工代赈,及1980年前后千万知青回城就业压力下各种促进就业的政策落地,对我国现在的就业与经济提振不无参考价值。我国农村水利多年失修,农田治理,河流污染治理,城与乡公共环境治理,路网改善等,工程量巨大且治理后潜力发挥很大,值得考虑。中央财政资金提振经济,如果有相当一部分用在以工代赈,则可能如罗师傅的TVA和植树护林项目那样,一箭双雕。 功在当代,利在千秋。

顺便说一句,以工代赈工程要考核,不要忘了双目标。赈这个目标算5分,钱只要发下去,就是5分。但是工程质量考核,算5分为优,4分为良,3分为及格。以工代赈工程不太可能是鲁班奖获奖工程质量,5分一般达不到,能达到4分就很好,再不济也不能低于3分。否则宁可只救济不干工程。

本文只在于提供一个可能的思路,而不在于罗师傅新政的细节考证。因此细节若有讹误,列位看官请高抬贵手。

2020/5/6

?

 
最新文章
相关阅读